近日,朝阳警方抓获了一售伪劣瘦脸针的团伙,他们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伪劣瘦脸针,然后以低于市场很多的价格在微信平台上销售。据悉,伪劣瘦脸针进价几十元,卖给消费者达到上千元。目前,这个团伙因涉嫌销售假药罪被提起公诉。

去年8月份,朝阳警方接到举报称,有人在微信平台销售伪劣瘦脸针,并冒充“保妥适”牌以低于市场价售卖。民警经过调查很快确认了此事,2014年8月20日上午10时许,警方展开收网行动将嫌疑人李某在自己的美容会所抓获,当场起获尚未销售的假保妥适牌及其他注射用A型肉毒素10盒。当天晚上,王某等多人在位于丰台区某小区单元房内被警方抓获,当场起获尚未销售的假保妥适牌及其他注射用A型肉毒素5000余支。

据嫌疑人鲁某供述,他们将假药储藏在南三环中路的一处出租房内,平时有5人,1名库管、1名打包工、2名送货人员,另有1人负责管理货款,并给其他员工发工资和做饭。销售人员确认订单后,会电话通知库管发货。若是本地客户,则由送货员工负责上门送货,但交易地多为街角路边。若为外地客户,则通过快递发货。

此外,该团伙还经常组织销售人员参加各种美容产品的展会,发掘潜在买家,再通过微信等渠道私下向这些买家兜售,经营美容店的李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明知所买药品是假药,还是在其位于朝阳某小区内的美容会所使用。李某交代,她从该团伙进一支瘦脸针只要几十元,而为别人注射一支收费上千元。而来她这儿注射的人不少,因为价格比正规医院、美容院的价格要低很多。

假药卖进微信“朋友圈”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通报,网络销售假药呈现“海外代购”、“社交网络营销”新手段,重点目标是女性美容药品、婴幼儿药品。2013年,朝阳区检察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销售假药犯罪案件13件14人,其中通过网络销售假药的案件11件12人。

微信朋友圈里“打广告”

检方介绍,由于社交网络渐渐成为人们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销售假药的行为也逐渐增多起来。该院2013年办理的涉网络销售假药犯罪中,除了通过淘宝网等传统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外,还主要通过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进行药品的宣传和销售。比如贾某某销售假药案中,被告人先通过在微信朋友圈中晒药品及减肥效果照片的方式进行宣传,后再以微信聊天的形式向买家进行兜售。同时,传统的网络销售模式也逐渐出现了异化,多采取“商品替拍”等方式躲避监管。再如,刘某某销售假药案中,嫌疑人因为淘宝网上不允许销售药品,便以瘦身用品的名义进行售卖,在买家问询时,再告知系减肥药品;而李某某等2 人销售假药案中,被告人让买家通过其他商品的页面拍下商品,之后再为其修改价格,但货品仍发的是药品。 #p#分页标题#e#

“海外代购”迷惑买家

叶萍检察官介绍,由于“网络代购”的流行,部分犯罪嫌疑人便打起了网上海外代购药品的算盘,同时也使其销售药品的行为在买家面前更具迷惑性。

嫌疑人在销售假药过程中多宣称所售药物是由代购人员从国外正规医院开具,或者是从国外网站直接购买,绝对不是假药,自己也曾服用过,买家可放心使用。嫌疑人到案后,往往也以类似理由辩解称所售药物并不是假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3款第2项的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按假药论处。该类案件中被告人所销售的所谓“海外代购”药品即属于未经国家批准进口、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应当按假药论处。

男模用了瘦脸针两侧脸大小不一

该院受理的11件涉网络销售假药案件中,有7件为销售美容类药品。其中2件为销售“注射用肉毒毒素”药物,5件为销售国外减肥药品。

这些美容类产品,无论是所谓的“国外代购”还是“国内厂家直接拿货”的药品,效果不仅没有嫌疑人所宣传的那么神奇,还会对**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一些泰国减肥药的买家在证言中称,自己使用后效果并不明显,服药后会觉得口干;有的称服用后感觉起不来床;有的则称初期瘦得很快,后来就病了,脸上长了很多斑,干脆把药扔了。赖某某销售假药案中,一位在嫌疑人处注射了“瘦脸针”的某男性模特,便出现了两侧脸大小不一的情况。 #p#分页标题#e#

儿童药品成“网络购药新宠”

网上除了美容药、降压药、风湿药等常见成人用药物外,还出现了儿童、婴儿用药品的销售,甚至部分还是处方药。曾某某销售假药案中,嫌疑人即通过国外网站购买美国儿童止咳糖浆、婴儿发烧特效口服液等儿童药品,邮寄到国内,再通过自己的淘宝网店进行销售。封某某销售假药案中,也是通过国外网站购买德国的咳嗽糖浆等儿童药品再通过淘宝网店在国内进行销售。

检方提示:海外代购药品存隐患

检 方呼吁,各网络平台企业需完善对平台内违法犯罪信息的管控措施。同时,物流企业应依法依规严格查验货品及核实寄件人身份,鼓励员工及时发现和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同时提示公众,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药品,特别是海外代购或从国外网站购买药品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是由于非实地购买,无法核实相关药品的生产、购买渠道,同时因无医嘱,对药品成分、使用禁忌等药理不清楚,增加了用药风险;二是由于未经正规的相关权威部门的审核把关,部分药品的药理、毒副作用无相关临床试验数据验证;三是消费者购买此类药品没有投诉渠道,相关权益无法保障。同时,涉案儿童药品风险系数更大,一旦发生问题,轻则贻误诊疗时机,重则加重患儿病情,造成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小编提醒求美者,微信朋友圈有非常多的假广告,很多人都受骗了,在上面消费时一定要慎重。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