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整形市场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吹起了一股来自中国自己的整形风,韩国风也逐渐被代替。那么大家可能会想了,这么快的发展是不是有点泡沫的味道啊。那么到底是不是表面的呢?

 

“论”中国之整形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中国以惊人速度转型的同时,如今"中国面孔"也开始发生飞速改变:医疗整形美容手术大行其道。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认为,在短短的10年里,医疗整形美容已成为继购房、购车和旅游后的第4个消费热点。然而,整形美容监管力度却十分薄弱。马晓伟表示,去年底卫生监督所曾对11家医疗机构的医疗美容科室资质进行抽查审核,仅不到半数医院的科室达到标准。

在中国,最流行的整形美容是双眼皮成形术,即在上睑皮肤增添一道浅沟,让眼睛显得更大。紧随其后的是隆鼻整形术,即抬高鼻梁,使其显得更加突出——这和西方的典型鼻部整形术恰恰相反。排名第3的是下颌角整形手术,可让下颌缩窄变长。

目前我国整形美容行业已发展成为继购房、购车和旅游之后的主要消费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整容大军当中,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惜“冒生命危险”,而毅然选择高难度的整容手术呢?如今我国的整形美容市场又是怎样的呢?

#p#副标题#e#

中国整形市场呈现五大趋势:

1、整顿让行业焕发生机

王贝事件将随着春节的爆竹声淡出人们的记忆。青春和美丽作为一种刚性需求,在被舆论抑制一个季度后将于三八节成井喷之势。

全国范围内的行业整顿,让品牌机构脱颖而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安全、规范、服务”将成为这些机构年度工作的热门词。而品牌机构的示范作用将有利于塑造正面的行业形象。

2、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

主要表现在机构资源、媒体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渠道资源、客户资源的争夺上。

由于政府加强管控,加大了机构牌照的审批和升级的难度。而整形行业的高额回报又吸引了更多元的资本进入:开发商、矿老板纷纷成为机构的幕后大佬;大型美容连锁为实现客户资源价值最大化、合法经营微整形而收购小型机构,对机构牌照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

传统媒体资源的竞争除了额度和价格外,投放的内容和植入的策略受到更大重视,技术含量日渐提高,更多的专业广告代理公司会进入行业。网络营销的竞争更为多元化,搜索引擎的垄断和成本增高会引发区域市场内的竞争对手形成同盟。

人才资源的竞争除了取决于待遇外更体现在价值发挥的平台和企业内部生态环境上。技术资源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新技术和材料引进时的排他性、超前性上。

3、区域市场发展不均衡

市场发展不均衡:沿海城市市场规模大、成熟度高,虽然竞争更激烈,但市场辐射能力也持续增强,往往能将市场半径延伸到周边省份甚至全国。而内地城市受到整形消费观念滞后、市场成熟度低和沿海城市辐射能力强的双重挤压,高端顾客大量流失,2011年这样“贫富悬殊”的不均衡态势还将更明显。

4、绿色安全塑美成热宠

非手术医学美容,如激光、注射美容因其安全性将倍受消费者推崇,在来年将有较大增长,尤其是可降解的注射材料。但作为一种持续性的奢侈消费,并非适合所有的爱美顾客。因此水货仪器和材料、非认证产品会在地下泛滥。同时,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组合治疗套餐会出现,单一的治疗会减少。高端顾客对服务的要求会愈加苛刻。

5、消费过程更趋于理性

王贝事件的影响及政府管控的加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品牌机构都会更趋于理性。对机构、医生、咨询人员的专业、资质和服务的要求都将更严格。消费者往往会货比三家,多方咨询。咨询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推销的意识会减少,深入了解顾客需求、协助顾客逐步降低期望值、客观描述整形效果、提供更周到的服务将受获得更多顾客信任。

相信通过上述的内容,大家对中国的整形市场都有了相应的了解。中国的整形行业虽然在一些的大型医院发展的很好,但还是有这么一些的小型的不够成熟的整形医院。所以建议一定要到大型的专业的整形医院接受整形。最后,要正确理解任何手术都是有风险的,而且许多手术整形是不可逆的,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操作。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