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矫正斜视的呢?不管是进行那一种疾病的治疗,中医一直都是我们比较信赖的方式,那么中医对于斜视的矫正有没有什么方法呢?其实中医也是可以进行斜视矫正的,那么关于具体的方式下面来进行介绍。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据证型酌加。在具体选穴时,则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有屈光不正者,先增进视力,配穴之内关必加;第二阶段是在上述基础上纠正斜视,则百会或肝俞、胆俞每次必加;第三阶段为巩固阶段,则均酌取最后一组配穴。

采用普通皮肤针或电梅花针叩刺。如为电梅花针,则将特制的电梅 针针具接通晶体管治疗仪,用直流电,电压9伏,电流以强度小于5毫安,以病人耐受为度。

然后在每一穴区之0.5~1.5厘米直径内作均匀叩打,计20~50下。胸腰椎两侧,由上至下各叩打3行。第1行距脊椎1厘米,第2行距脊椎2厘米,第3行距脊椎3~4厘米。如用普通皮肤针,叩打方式同上,力求用腕力弹刺,力量以中等强度为宜,至局部出现明显潮红为度。

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半月后,继续下一疗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坚持自我按摩两侧之正光1和正光2,每次50~100周,每日早晚2次。

体针加穴位贴敷

(一)取穴

主穴:四白、合谷、球后。

配穴:内斜肌麻痹:阳白透鱼腰、瞳子{1}透丝竹空;外斜肌麻痹:攒竹透睛明、四白透承泣。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四白、球后针患侧,合谷选任1侧,左右交替。配穴据症而取。令患者取卧位(如患儿不合作,可由家属抱坐)。四白穴应摸准穴位进针,以引出触电感为佳,球后针深1.5寸,使眼眶酸胀感明显,合谷局部得气。透穴要求进针快,沿皮下送针须慢。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刮针柄半分钟。如为不合作小儿,可采取快速进针,轻度捻转不留针法,不予透刺。针后,可在配穴取1~2穴贴敷马钱子片,用胶布固定,酌情保留12~24小时。每日或隔日针刺贴敷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

由于造成斜视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的,而中医主要是根据具体的因素来实施治疗的,所以治疗的效果更加的彻底一些,并且中医只要是采用穴位治疗,没有副作用的情况出现,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还有其他疑惑?想了解更多?可以点击 【在线咨询】